凤凰卫视
凤凰汽车>新闻>正文

吉图珲隧道塌方12人被困 工友手搬救援

2014-04-11 08:50:00
来源:新文化网 作者:综合报道D
\

工人们在抓紧时间焊接生命管道

 

\

大型机械水平钻机准备进入隧道救援 本组图片 记者 王强 摄

查看救援现场图组

新文化报讯 4月3日晚8时,副省长谷春立在现场主持召开了吉图珲客运专线小盘岭1号隧道抢险救援指挥部第三次会议。

会议明确要求,要迅速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和省委书记王儒林、省长巴音朝鲁的讲话精神,强调救援工作要坚决做到两个确保,即坚决确保科学安全尽快做好被困人员救援工作,坚决确保施救过程中施救人员不发生次生事故。

会议简要总结了前段救援进展情况。4月2日事故发生以来,指挥部着重抓了三项重点工作:一是坚持确保全力以赴实施救援,坚决防止次生事故发生“两条底线”。坚持必须由有资质的专业搜救队伍进行施救,必须由专家制定施救方案,必须按照专家制定的方案进行施救“三个必须”;二是建立组织协调总指挥部、现场施救指挥部和政府后勤保障指挥部“三大指挥系统”。抓住事故现场保障通讯畅通和救援设备及时到位“两大关键”;三是做到监控到位、现场人员到位、监理人员到位、科学管理到位“四个到位”。

会议认真听取了现场施救指挥部和政府后勤保障指挥部的工作汇报。延边州和珲春市积极做好服务工作,不惜一切代价为施救创造条件,在现场救援、医疗卫生、安全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。移动公司搭建临时基站保证了通讯畅通,中铁十九局从山西调用了两台先进设备驰援,加快了救援的进展。目前,救援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,给养管施工取得突破,生命通道已经打通,能够听到被困人员敲击给养管的声音。

会议还听取了国家安监总局、国资委、国家铁路局、中国铁路总公司等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具体要求。

副省长谷春立就下一步救援工作提出七点要求和具体意见:一是要迅速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领导指示精神,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讲话精神,千方百计做好施救工作,坚决实现“两个确保”。二是全面加强领导、统一指挥、共同行动,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,三个指挥部要相互沟通、快速反应,形成合力,实现无缝对接。三是要千方百计尽快做好被困人员的施救工作,要进一步细化优化救援方案,多措并举、科学施救。这项工作家属急切、社会关心、领导关注,务必高度重视、全力做好。要尽快实现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,掌握他们的生存状况。四是坚决防止施救过程中发生次生事故,坚持“四个到位”,保证救援工作有序开展。五是做好政府服务保障工作,全面落实现场保卫、医疗救护、沟通协调等任务。六是及时公开如实发布信息,积极主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,把握舆论的主动权,同时做好信息上报工作。七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,完善突发事件预案,为应对类似事故积累经验。

全力救援

两套救援方案同时进行

昨日下午,经过连续搜救,在12名工人被困36小时后,吉图珲铁路小盘岭1号隧道塌方现场终于传来令人激动的好消息:给养管施工取得突破,生命通道已经打通,能够听到被困人员敲击给养管的声音。这个消息令在现场救援的数百人欢欣鼓舞,300多名工人分4班倒,进行安装套管的工作,准备向里面输送矿泉水、食物等给养。

塌方事故发生后,如何快速打通一条生命通道,确保被困人员存活是焦点。铁路部门研究制定了两套方案:第一套方案,采用钻机进行套管钻孔,拟输送食品和水。第二套方案是在塌方体进洞方向左侧开辟导洞,并在导洞上部采用小道管加固。

值得庆幸的是,隧道塌方后,风水管始终畅通并通风,保障了被困工人氧气供应。据铁路部门工作人员介绍,塌方的地点距离尽头还有五十多米深,这段距离是否都被泥土石头覆盖不得而知,大家期待着里面有一段空间能够让工人立足。

两套方案同时进行,大家都认为打通一条生命通道、确保人员给养是重中之重。如何打通这段坍塌堵塞的沙石成为难点。抢险人员先后从长春、黑龙江、山西太原调来钻机,先后投入3台超前水平钻机,先后选定4个钻点施钻,但因施工中钻头受阻无法掘进,已废弃3个钻点,最后一个钻点进尺到21米时受阻,最后用卡萨格兰地C6多功能钻机打通。昨晚工人们已经开始安装套管,就是把管子通过钻头直接通到里面,这个管子直径10厘米左右,通过它能够向里面输送水和食物,以确保工人存活。

在救援小导洞开挖方面,分四个作业班组连续作业,每班配备60人,已掘进10米多,目前现场作业人员15人,现场待命作业人员69人。

除了以上两种方案外,还有一种正在论证的方案,大型机械推进粗钢管。救援专家已经决定使用820mm的钢管。理论上,这种方式可以比前述的挖小导洞节省三分之一时间,但这种方式冲击力较大,容易引发其他位置塌方现象,造成二次事故。所以,至3日21时许,施工地点仍未确定,方案仍在调整中。

目前的救援速度显然比人们希望的速度要慢。专家介绍,这是因为塌陷断面地质结构比较复杂,物质构成不明晰,所以不能只要求速度,而要重视安全,稳步推进。“我们这里已经汇集了国内顶尖的专家,大家都在仔细论证,全力营救。”施工单位宣传部门负责人说,仅仅小导洞的挖掘工作,就有数百人昼夜不停、轮班进行。

记者亲历

救援单位调来大型设备救援

事故发生后,本报记者当天经过一长段崎岖难行的山路赶到现场,现场山势险峻。

事故隧道是高铁1号隧道,对面数百米外是2号隧道口,两道隧道口之间已经架好了一段桥。

据施工单位宣传部负责人介绍,小盘岭隧道位于吉林省珲春市密江乡境内,全长6287米。隧道塌方时已经打通了1000多米。

记者赶到现场看到,数百名工人分成几班连续作业,各种大型设备,多名专家,省、州、市主要领导以及武警、边防、公安、消防等各警种几乎全部在现场参与救援,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急。

为争分夺秒地争取黄金救援时间,救援单位从山西太原调来两台大功率设备,一台为大功率水平式给养机,另一台为直径820毫米的大功率逃生夯管机,这些设备不仅是东北三省都没有的大型救援设备,而且价格昂贵,铁路部门不远万里、不惜重金调来救援。

工人讲述

用手搬、用锹铲、用钩机……

据现场工友介绍,被困的12人都是喷浆组工人。喷浆组是做什么的呢?“就是往支架上面喷浆,浆是用水泥和沙子搅拌成的。”工友们说,喷浆是挖隧道的早期工序,就是挖完土之后,在隧道上面一圈立上支架,然后用水泥和沙子搅拌成浆往支架上喷,这样等凝固之后就把支架固定上了。事故发生时,跑出来的两个人应该是在塌方的这一边,那12个人在那一边。

“这也没办法。我们都很急,进不去怎么办?”43岁的周先生来自湖北省十堰市,是此项工程项目部支护班的一名员工。他从2日零时50分许开始参与救援,直到次日11时30分许才再次躺在床上。

“被困的大部分是老乡呢,平时都挺好的。”周先生介绍,事故发生时间在2日零时40分许,就在此前一个多小时,他刚刚被这批人换下班。

他说,1号隧道10多米高,里面挖了1100米左右。1号隧道支护班由18人组成,主要来自湖北省的十堰市和荆门市。他们分为两部分,有10个人负责喷浆工作,即使用喷浆机对墙壁进行混凝土浇灌。另外8人负责立架工作。“晚上是我们的班,立好支架,然后晚上10点左右下班的。我下班晚,到11点了才回来。他们来接班,喷浆。”周某说,当天晚上他下班后回到宿舍,刚睡了一会儿,就被求助声唤醒了,他和其他工友迅速赶到隧道,却发现隧道里面1000多米处堆满碎石。

“我们就用手搬,也用锹铲。但是,后来发现太慢了,就弄进了钩机。”但是,钩机钩一下子,顶部脱落的碎石更多。担心引发次生事故,钩机不得不撤出。

事发前被派去修灯躲过事故

支护班宿舍旁边,挨着一个食堂。44岁的靳女士是一名做饭女工。

“我老公还在里面呢,帮着他们找人。”靳女士的丈夫叶先生今年45岁。他们说,当时,1号隧道内在正常工作,隧道最内侧附近,架子上端,有7人在进行喷浆工作。支护班的人称此为“上道”。包括叶先生在内的4人在“下道”,即在接近地面的位置工作。“上道”和“下道”距离40余米。

2日零时30分许,下道的一盏灯不亮了,叶先生被安排去修灯。正是这个命令,让他有机会跑了出来。

“我老公修灯,没修好。就往上看,找办法修灯。结果,发现有鸡蛋大小的石头从上面落了下来。”靳女士说,丈夫意识到不好,转身就跑。只跑了3步,就听到后面“轰”的一声,顶部塌了,把隧道填满了。

“他就往外跑,石头都砸到他后脚跟了。面前也是土,速度很快,就一瞬间的事,能跑出来。慢一点,也出不来。”靳女士说,丈夫看到洞内有辆摩托车就骑着出来报警。骑了一半路程,车坏了,他就跑着回来求救了。

新文化报 记者 杨威 李洋

凤凰汽车实时询价帮你寻找本地最低价

本地热门车降价推荐

网友发表评论:

登录注册
0/300 字

网友评论

条/共
    0/300 字